柔性供应链的虚伪性对服装行业的损害
本文作者:刘明光-云海先生
供应链这个词是2011年间开始风靡国内的,以前大家都叫这项企业行为为生产采购,这也是目前还有大量的从业人员将生产采购直接当做是供应链的原因,我相信到今天仍然还有超过50%以上的传统品牌创始人和超过20%所谓互联网的“新兴人类”品牌创始人依旧这样坚持认为,我在和他们的面谈过程中依旧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在他们的企业内部,所谓的供应链管理其实就是指生产采购管理,他们在招聘供应链总监这个职位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了解决自己品牌的生产采购问题。
因为随着当今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小而美”的订单状况已经成为事实,“大而统”的动不动一张订单就几千件上万件甚至十几万上百万件的情况正越来越少,往往一场订货会下来,商品部在统计订单数量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哀鸿遍野”。同时由于前期开发阶段的管控不力,订货会开过之后资料和样办还在不停地修改和等待,最后终于将大货采购和生产资料传递到生产采购人员手上的时候,距离客户要求发货的日子已经不远了(销售季节来临),于是,要求生产采购在本来需要6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一定需要在20天甚至10天内完成货品入库,准备发货给客户。
柔性(快速)供应链(生产采购)这个词应运而生。
其实关于供应链这个词和生产采购这个词,或者说这两个工作相比较之间的区别,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和言论中已经不下100次地说明和诠释过,今天我们在此就不再赘述了。而对“柔性供应链”这个如此“文艺范”的词汇,我敢断言绝对不是一个真正从事过供应链管理和实际操作的人才所能想出来的,而只有那些从来没有从事过真正的供应链管理,从来没有真正参加过实际的品牌商品企划,设计研发,纱线组织,面辅料开发,工艺技术,质量标准,采购与生产,机器设备调整,生产线路安装,品质控制甚至物流运输过程的那些人想出来的。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这一段话是百度上对“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故事讲解,而“柔性供应链”这个词,其实也与它同样的道理。
我们说,服装最基本的原材料是棉花、麻料、其它动植物纤维(含皮料)或者由化工原料等经过化学(或物理)反应变化生成的纱线,由纱线制造成为面料(也有直接用纱线做成服装的情况),面料再裁成裁片,裁片有可能再需要拿去印花或绣花等,然后用线将每块裁片又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件衣服,然后挂在店铺进行销售,这是每一件服装从无到有所必须要经过的过程,就跟我们人类的成长也必须要经过有爱爱、受孕、出生,然后经过婴幼儿期、儿童、少年、青年,然后到达成年的结果。所以假若有一天一个人,说我会“柔性成长链”我能够将一个人从无到有几个月内甚至几天内就培养成年,我估计全世界的人都会当他是SB. 但是服装行业的“柔性供应链”这个词,此时却风靡国内。
请注意我所特别标示的是“风靡国内”,而国外是绝对没有这个所谓的“柔性”供应链词汇的,因为这已经完全违背了一般事务发展所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和规律,人们往往一旦忽视一件事情发生和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则,那么,这一定会最终出现一个非常糟糕的后果。
服装从最原始的原材料开始,经过面辅料供应商组织安排纺纱、织布、染色、后整理、检验,然后运输,直到成衣加工厂收到后也一样需要验布、松布、裁布,然后是二次工艺处理,车缝、中查,甚至有的还需要成衣水洗等工艺要求,直到尾部处理,整烫、尾检等,然后包装入库,运输给品牌公司等,这一切都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绝对绝对没有可能去请“吕洞宾”来吹一口气就可以轻松完成的。
但是“柔性供应链”的出现,从上到下,从客户到品牌创始人,一律出现神经质地浮躁与轻率,原本必须要50-6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他们会要求从事生产采购的员工和职业经理人,还有那些供应商10天甚至几天内完成,于是所有这些人就开始了自欺欺人的“勾单”(工作不能丢啊,生意也不能不做啊),加班加点是最常用的提高生产采购速度的办法,加快速度就意味着没有时间来充分准备和执行一些必须的工艺流程,同时省略流程,砍掉一些看起来“可有可无”的工艺要求和技术标准,一切以出货上架销售准时卖给顾客为原则。
于是,整个行业内充斥假货,烂货,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内在品质一塌糊涂,甚至大量的产品因为时间的迫切导致粗制滥造一些很基本的做工要求和标准都没有执行到位,什么版型研究,工艺规范,技术参数,外观表现等统统抛至一边,而最后客户收到货后发现货不对板,名不副实等又退货,退款,投诉,等,行业内一片腌臜之局面。
追根索源,其实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概念,毁了整个目前的服装行业,而我们这些真正了解其实质的人,却又不得不“指鹿为马”“阿谀奉承”地在这里痛苦地天天谈论它,信誓旦旦地肯定它。